2010年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活跃基层工作,推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实现新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富民强省作出新贡献。
一、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狠抓团的生命力工程,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不断创新工作格局。
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抓好省委组织部与团省委对各市(区)党建带团建工作检查调研反馈意见的落实,督导各市(区)抓好县(市、区)党建带团建政策落实,增强团组织执行力。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建设,不断巩固高等学校、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建工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步伐,探索增强中职学校、普通中学团组织活力的载体,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团属青年社团的党团组织建设。
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支持。认真做好驻点工作,增强工作实效,通过干部驻点推动基层工作活跃。招募15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市、县级团委以及部分基层团建示范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充实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继续向基层倾斜工作资源,省、市级团委以项目、物资、经费等方式对基层给予支持。团省委、省团校集中培训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团市委集中培训村、社区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加强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为全省团县(区)委订阅《中国共青团》杂志,为地震灾区订阅《中国青年报》。
认真开展好基层团建试点工作。把握推进方向、进度和质量,指导、推动基层团建试点工作,切实增强试点工作的科学性;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提炼在传统领域增强“组织活力”的普遍性经验,寻找新兴领域“组织存在”的有效载体。鼓励基层团建创新,抓好基层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依托网络、驻外商会等载体,探索在外出务工青年中建立驻外团工委。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深入开展团干部成长观教育,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从严管理团的专职干部。推动市、县级团委实行“两见面”工作制度,要求团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基层工作。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坚持团委书记讲团课,建设学习型团组织。
二、广泛开展教育引导青少年工作
紧紧围绕引导青年的职能,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解决引导成效的问题,切实增强思想认识的针对性、传播方式的适用性、工作对象的普遍性。
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活动,引领青少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民族团结和延安精神教育,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引导。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抓好大学生、团干部和各领域青年骨干的教育培养。充分发挥熊宁等青年榜样的激励引导作用,选树和表彰各领域青少年先进典型。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致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精神,广泛开展“三秦雏鹰展翅、争当四好少年”、“手拉手”等活动,使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规范、普及、深化“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全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贯彻落实团中央《引导青年工作大纲》,对不同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答,引导广大青年认同党团组织的思想主张。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力量,善于利用新兴媒体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在网上舆论引导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好省青联换届工作,充分发挥青联、学联、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加强对《陕西青年工作》、《当代青年》、《少年月刊》的指导和管理,办好“陕西共青团”网站。
三、全力抓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为重点,深入实施陕西省青年“双就业”示范工程。
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明确市、县级和高等学校团组织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中的责任,建立更多高质量的见习基地,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对见习基地和见习过程的管理。拓展见习基地与青年联系的路径和载体,做好政策衔接、信息汇集、协调对接等工作,提高见习人员上岗率,实现见习基地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深入实施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对4000名进城青年农民工进行与用工岗位相衔接的技能培训。与劳动保障及涉农部门联合,省级示范、各级联动开展农村青年“领头雁”培训,省级示范培训农村青年1500人。举办第五届“挑战杯”陕西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继续开展“激扬青春·创业英雄进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理想、提高就业竞争力。
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抓好小额贷款工作,巩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与城市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的合作。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创新担保方式、加强信用建设,组织推荐有创业意愿的青年申请贷款,扩大小额贷款的覆盖面和规模。
四、不断深化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
切实尊重和服务于青少年的普遍诉求,着力反映、传递青少年心声,完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制度性安排。
切实履行“两办”职责,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协调各级人大、政协和“两办”成员单位,开展《陕西省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督查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普遍诉求。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推动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建立和完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集中性和日常性相结合的面对面活动,畅通青少年合理、有序表达普遍性利益诉求的渠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代表和维护好青少年合法权益。
五、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依托团的品牌活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勇于先行、敢于创新,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贡献力量。
积极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举办2010年陕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青年创新创效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推进陕西青年科技创新行动,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青年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强陕甘团的工作联手互动,引导青年为建设现代关中、科技关中、人文关中、生态关中、开放关中发挥积极作用。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和谐。拓宽希望工程筹集资金渠道,继续做大做强希望卫生室项目,扎实推进希望小学建设、圆梦牵手行动,热情帮助弱势青少年群体,进一步扩大希望工程的社会影响力。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弘扬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做好《陕西省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招募规模和服务质量,积极招募、培训志愿者,做好上海世博会、黄陵祭祖等大型活动的服务工作。密切联系青年,加强信息研判,以高等院校为重点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宣传秦岭、保护秦岭的青少年环保志愿者“百团行动”,深化“保护母亲河”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开展“节能减排,青年先行”活动,以“低碳生活,有你有我”为主题,广泛动员各行业青年为完成全省年度节能减排任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