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团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以来,团延安市委高度重视,抓早动快,周密部署,措施得力,狠抓落实,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2012年10月30日下午2:00)全市共建乡镇直属团组织2557个,覆盖团员49965人、35岁以下青年102702人,完成全市应建总任务的104.39%。主要做法是:
一、安排部署突出“早”,迅速打开局面
一是及时向党委汇报,争取支持。10月9日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及时向市委领导汇报会议精神,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迅速行动,认真安排,确保任务落实,确保工作成效。各县区、乡镇团组织也第一时间向同级党委汇报了此项工作,并作出了安排部署,制定了落实措施,形成了全市各级全力以赴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是认真宣传动员,统一认识。我们接到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通知后,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安排专人负责通知会议,确保乡镇团委全体委员、县区团委干部、团市委干部等方面人员共计1280人全员参加会议。会后,结合学习传达省第十二次团代会精神之机,认真学习传达了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陆昊书记讲话精神,结合实际,查找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增强各级团干部对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各级团干部的思想引导到做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就是喜迎党的十八大的具体行动的高度上来。
三是层层召开会议,全局部署。团市委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一周内立即召开党组会、干部会、团员青年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团市委结合实际制定了科学的工作方案,明确本级目标,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检查,成立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区、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于10月15日前均完成了工作方案的制定,进行了严密科学的部署。
二、推进措施突出“实”,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与推进工作同进行,确保工作力度。团市委于10月17日至19日,由党组成员带队,成立4个工作组,重点围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集中时间分赴各县区开展调研活动,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各工作组采取发放征询意见表、实地查看、现场督导等形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对于已经建成的团组织,重点查看其运行情况,对于正在建设的团组织,重点指导其规范建设,对于条件不成熟拟建的团组织,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以最大的力度落实工作任务。10月23日至25日,以团省委副书记单舒平一行来延安调研指导为契机,团市委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就推进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科学的分析后,高书记提出全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集中突破,全面推进,这一有力指导把这项工作推向高潮。
二是坚持树立典型与全面落实相结合,确保工作成效。我们选取基层工作扎实的洛川、延长、黄陵等县区作为重点县区,靠前指导,树立典型,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创造新鲜经验。对于工作滞后的县区,及时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团市委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坐镇指挥,多次与县区党委负责人沟通协调,为基层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周末团组织上下加班加点,充分利用电话、手机短信、微博、QQ群进行督促,指导,又不断通报各县区乡镇完成情况,进行工作进度对比分析,形成赶比超的工作氛围和全面开花的喜人局面。
三是坚持重点指导与个别督导互补充,确保责任落实。建立团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包联制度,包联全市重点乡镇团委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并在全市着重抓好5个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示范点,采取电话指导、重点督促、难点解答等形式,做好重点指导。做好信息交流工作,各乡镇团委及时向团县委报送好的经验和做法,团市委梳理提炼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为全市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将此项工作纳入县区年终考核内容,实行半月通报制度,通报各县区的新举措、新进展、好经验等,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团模式突出“活”,积极探索创新
一是灵活安排,分解工作任务。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使青年怎样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的原则和乡镇团委委员人均负责新建不少于2个直属团组织,1个乡镇新建不少于20个直属团组织的总体任务,结合延安实际,提出 10月底前完成总任务的三分之一, 目前已超额完成。
二是探索路径,建立乡镇直属团组织。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一是鉴于镇区内不同区域和载体青年聚集程度差异较大,乡镇团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设定团组织和名称;二是借鉴乡镇组织格局创新经验,按照“1+X”的建团模式建立直属团组织;三是结合农村青年的兴趣爱好、现实需求建立团组织。如建立苹果技术服务团组织、自行车俱乐部团组织、户外运动团组织、毛麻绣团组织、村医务人员团组织、大学生村官团组织等,以最大程度的覆盖更多的青年;四是直属团组织负责人由乡镇团委委员兼任或思想认识高、热爱团的工作、组织能力强的青年党团员兼任;五是坚持“四有”原则。即直属团组织必须有团员必备用品,有团的工作手册,有团的工作制度,有团的工作计划;六是灵活开展团工作。结合农村青年的核心诉求,直属团组织要保证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活动要首先体现组织存在,然后体现组织吸引力,再体现组织的引导。
三是创新机制,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社建团。按照“双向建制、双重管理、双向培养、双带互动”的方式,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团组织,实现村团支部与专业合作社团支部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格局,扩大团组织覆盖面。依托团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在合作社团组织中成立组织宣传组、技术服务组、市场营销组等青年服务小组,其实发挥合作社团组织的服务作用。努力把农村团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既懂标准化生产又懂管理和营销的科技型、外向型致富带头人,把合作社负责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中的优秀团员培养成党员,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团建达253个。
目前,全市正在认真核查录入数据,着手启动乡镇“大团委”全面活跃的各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