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基层而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带着服务基层中的思考,寻找新征程上的答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持续推进“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志愿情怀、提升能力素质,10月13日至17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主办,省西部计划项目办、延安大学共同承办的陕西省首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青马工程”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延安举行,来自全省11个市(区)的16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参加活动。
一、初心启航,我们为“使命”而来
在开班仪式上,团省委二级巡视员王军民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吕达致辞并就活动保障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团省委副书记吴斯怡出席活动并讲话,她围绕“我们为什么而来?我们要在这里学到什么?我们回去后要怎么做?”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学员代表就本次活动郑重承诺,将珍惜学习机会,传承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志愿服务初心使命。

重温入党誓词,志愿者们徒步登上宝塔山,在星火广场上庄严宣誓,铿锵誓言,既是对志愿初心的执着坚守,更是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二、理论铸魂,我们为“明志”而来
在专题教学环节,志愿者学员们认真聆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养青年责任担当》《弘扬延安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等课程,深刻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现场学习《大生产运动与南泥湾精神》《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等课程,志愿者们切身领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内核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系列课程进一步夯实了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的理论根基,进一步激发了“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的远大志向。

三、红色寻旅,我们为“寻根”而来
活动期间,志愿者学员们先后实地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等10余个革命旧址,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全景了解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凤凰山革命旧址,见证领悟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芒;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切身体会中共七大所凝聚的民主氛围和求真精神;在枣园革命旧址,深刻感悟党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在王家坪革命旧址,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战略决策中展现的非凡智慧和历史担当;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系统追寻了党在西北地区领导革命建设的执政根基;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感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造伟力。
四、躬身实践,我们为“传承”而来
志愿者学员们在南泥湾集体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实践;在张思德纪念广场上重温经典,诵读《为人民服务》篇章,感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学唱抗大校歌,感受救亡图存的抗战强音;在观看《延安保育院》舞台剧时,感受革命者“为了下一代、为了新中国”的无私大爱。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志愿者学员们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志愿服务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志愿者学员们还学唱了经典红色歌曲,开展了“延安颂”主题团日活动,通过诗朗诵、大合唱、民俗秧歌等多种形式,感受革命歌曲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和陕北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志愿者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身基层服务。

五、探寻足迹,我们因“奋斗”而来
志愿者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走进梁家河的知青旧居和乡村田野,实地感悟那段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岁月。现场聆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课程教学,深刻体悟“在苦中干、在干中学”的深刻道理,从“跳蚤关”“饮食关”中读懂坚韧,从扎根群众、实干为民中领会初心。梁家河的“大学问”,激励着志愿者们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让奋斗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

六、不负青春,我们将砥砺前行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在志愿者们心中留下了红色烙印,引发了强烈思想共鸣。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的感悟,志愿者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王朵,服务于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人民政府。作为延安人,宝塔山、南泥湾我去过很多次,但以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青马工程”学员的身份重走这条路,我的感受截然不同。当我徒步登上宝塔山当我徒步登上宝塔山,汗水浸透衣背时,使我想象着当年那些奔赴延安的青年,他们的信仰该是何等坚定;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看着那些泛黄的文件,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含泪观看《延安保育院》,为人间大爱和牺牲精神动容;在南泥湾,我们一起包饺子,面粉沾满双手,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就感。我将把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绝不“躺平”,不当“旁观者”,而是主动作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

张雨柳,服务于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在这5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学,让我对自身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在基层工作中践行初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张思德纪念雕像前,我们集体诵读的《为人民服务》篇章犹在耳畔;在枣园革命旧址,毛主席“为群众服务”的题词依然还在眼前。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来到南泥湾的田野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震撼,这种精神,对服务在基层的我们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服务群众。这些宝贵经验,也是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成长道路上最好的教科书。

张凯渊,服务于汉中市勉县定军山镇人民政府。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5天以来,我们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动手体验等多种方式,真切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熏陶。从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里战士挥舞的镰刀锄头,到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里简朴的一孔孔窑洞,再到抗大纪念馆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每一处旧址、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延安精神的模样,也让我对“为什么到西部、到西部做什么”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们如今扎根西部、服务基层,正是对延安精神的延续——就像当年党在延安扎根一样,我们也要在自身的服务岗位上扎下根、沉下心。

任恒延,服务于渭南市富平县人民武装部。这次在延安的研学活动,于我是精神洗礼、思想升华和行动赋能。红色旧址的走访、专题教学的浸润、实践体验的触动,让我对“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和“为人民服务”宗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抗大校歌激昂旋律坚定我理想,梁家河寻访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教学让我见贤思齐,民歌学唱、“延安颂”主题班会等,让延安精神以鲜活形式融入我心。未来,我将以延安精神为灯塔,保持学习劲头,涵养务实作风,深入践行西部计划志愿者使命,让青春在基层绽放,让延安精神永续传承!

下一步,共青团陕西省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西部计划项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属性,持续深挖项目时代内涵,探索构建常态化育人机制,团结带领广大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中淬炼思想、增长才干、实现价值,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