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快和闪宝一起看看同学们暑期社会实践的青春风采吧。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熔铸民族记忆·锻造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探访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伪满皇宫博物院及伪满“八大部”旧址,在遗迹与展陈中体悟抗争历程。队员瞻仰东北抗日爱国烈士纪念塔,聆听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英烈“草根棉絮裹腹仍战”的事迹,感悟其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地,锈蚀刑具与史料铁证揭露日军细菌战罪行,令人震撼警醒;赴哈尔滨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了解国际正义力量支援抗战及朝鲜志士壮举。此次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与精神洗礼,队员们表示,将以历史为鉴,铭记英烈、传承抗战精神,坚定信念,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开展实践。实践中,队员重走初心路、参观猴场会议会址,通过红歌教唱、党史宣讲传承红色基因;立足专业特色,在茶园调研产业发展脉络,排查村民用水问题,组织环境清理、参与助农夏收,切实服务乡村需求。期间,团队采访老党员、收集革命老物件,以多元形式挖掘红色故事,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此次实践,团队既以行动赓续红色精神,又助力乡村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让青春在基层服务中绽放光彩。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通信实践队前往陕西西安开展“传播革命文化、实践赋能文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八路军办事处、张学良公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纪念馆,在历史场馆中学习革命精神,深挖革命文化内涵;队员运用媒体拍摄与剪辑技能,以抗战时期红色通信工作者为原型,创作微电影《尘光手札》,生动展现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坚守通信岗位的感人事迹;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革命文化。此次实践,团队创新探索“调研学习+新媒体传播”的文化传播路径,为广大爱国青年提供文化育人宣讲的新思路,助力革命精神代代传。
西京学院
西京学院“延安新青年”社会实践团10名师生从西安出发北上赴延安,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播延安精神”为主题,开展红色实践。团队走访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旧址等二十余处标志性场馆,通过史料考据、文物研学与现场教学,系统解构自力更生、实事求是等延安精神核心要义;依托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优势,创新“研学-转化-传播”闭环模式,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延安精神青年说”系列微视频,以技术叙事重构革命场景;在基层单位开展“技术+红色”宣讲,将通信发展史与延安时期信息传递实践相结合,形成专业化讲解体系。此次实践深化师生对革命精神的认识,为红色教育的数字化、精准化传播提供了实践样本。
陕西警察学院
陕西警察学院“红链警旅·青春筑梦”实践团一行14名师生,赴延安、西安开展社会实践。团队以“赓续红色血脉,守牢为民初心”为内核,将从革命圣地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服务西安红色文旅的青春行动,重点探索“红链警旅”模式。实践团先后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杨家岭及枣园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将军旧居等红色场馆,结合实地调研、座谈及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红色文旅市场趋势与需求。此次实践聚焦“红链警旅”项目在西安的落地探索,通过精准调研把握游客需求,通过创新导流盘活红色资源,展现警院学子助力革命精神传承的青春担当。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星火传薪·铸魂砺行”宣讲团前往西安、安康等地开展暑期实践。团队聚焦“两弹一星”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先后调研安康博物馆、图书馆,走进西安兴乐社区、神舟五路社区及和意社区老人服务中心,通过场馆实地研学、社区场景化教育等形式,面向老、中、青少三个年龄段群体开展沉浸式爱国教育。实践中,成员们将理论宣讲与互动体验相结合,通过讲述“两弹一星”元勋事迹,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未来,团队将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系列宣讲课件与短视频,持续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注入青春动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追溯红色根脉·赓续精神薪火”实践团赴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开展党史学习。在苏式小礼堂前,成员们了解到这里曾召开中共七大,深切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大义勇担风险的魄力;瞻仰中央五大书记铜像,走进毛泽东旧居,成员凝视窑洞小炕桌感慨,“仿佛看见毛主席在油灯下勾勒国家未来,和平年代更要珍惜幸福。”从书记处礼堂到“幸福渠”,大家在纺线机具前体悟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于小礼堂感受共产党人为和平建国据理力争的智慧。此次实践,队员们深悟红色基因传承使命,立志将“为人民服务”誓言化作奋进动力,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