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快和闪宝一起看看同学们暑期社会实践的青春风采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古树名木调研服务队深入黄陵县,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专项调研。团队通过随机采访,发现中老年人对古树掌故熟悉,而青少年认知多停留在课本上,存在代际认知断层。考察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3株5000年树龄古树及桥山古柏群,研究超长树龄古树科学保护及历史文化价值,为后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化’护生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商洛市柞水县,围绕秦岭生态保护、木耳特色产业、乡村儿童环保教育等主题,开展实地调研与服务。在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现场科普,摸清生态变迁脉络;深入西川村,走进食用菌基地了解木耳产业,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发展经验;为当地儿童开设环保科普课堂,策划乡村文艺汇演丰富文化生活。此次实践是专业知识对接现实需求的生动实践,不仅增强队员做群众工作能力,更为高校学子扎根基层、服务地方发展提供新思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生态环保实践团赴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开展水环境治理调研活动。实践聚焦城镇水环境治理领域,深入调研当地水环境现状,助力城镇水生态保护工作。实践团队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和实地观察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地居民对水环境保护的认知情况。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深刻认识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城镇水生态问题,充分发挥环境学院专业优势,为建设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美丽城镇贡献力量。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绿行者”实践团深入蓝田县大王村,开展以“绿护青山美 水润乡村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通过走访村民、清理山地垃圾、调研两家当地企业,开展工业治污考察、生活垃圾治理及环保宣传等行动,探索生态振兴与红色基因融合的乡村发展新路径。此次实践不仅是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更以青春力量为“美丽中国”宏伟蓝图添上了亮丽一笔。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乡野生态·暖心守护”暑期实践团赴汉中市佛坪县、洋县开展实践活动。在佛坪县熊猫基地,队员们观察大熊猫生活习性,记录其活动踪迹、清理周边河道垃圾;联合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组织青少年分组清理生态园垃圾,向村民、游客发放环保倡议书。在洋县朱鹮生态园,队员们调研朱鹮保护历程,化身讲解员开设科普课,设置知识牌普及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条款。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当地生态,带动更多青年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绿染陇原·共值未来”实践队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开展植树防沙实践。实践团挺进腾格里沙漠边缘,创新践行“生态劳动+精神洗礼+情感联结”三维一体实践模式。队员们与林业部门、村民并肩奋战,亲手栽植梭梭树苗,在翻土、栽种、浇灌的过程中,深切体会治沙护绿的艰辛;在武威市防沙治沙纪念馆,通过实物展陈、影像资料沉浸式感悟 “人进沙退” 的绿色奇迹,汲取治沙先辈的坚韧力量。此次实践,队员们直面沙尘暴的肆虐,双手磨出血泡仍始终坚守,用实际行动赢得乡亲们的称赞,将 “不屈不挠、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深深融入青春血脉。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生态开拓者”实践队奔赴西安康王村,开启暑期生态实践。队员们化身“生态侦探”,走遍村庄调研生态状况。在白马河森林公园清理垃圾“顽疾”,规划分类垃圾桶增设点位;针对村民垃圾分类困惑,更新并上门派送“接地气”的分类指南;搭建主题活动“小舞台”,变废为宝演示获村民青睐;分组走访时,同步答疑解惑、赠送环保物资,把绿色生活知识送到村民手边。此次实践既是康王村生态建设的“活力剂”,助推绿色理念扎根乡土;更是队员的青春“试炼场”,他们以行动扛起生态担当,推动校村双向赋能,为乡村生态文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