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快和闪宝一起看看同学们暑期社会实践的青春风采吧。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二院濂青”实践团队以“西迁精神”为指引,赴新疆乌鲁木齐开展“传承民族瑰宝,凝聚团结力量”民族团结专题暑期实践。实践队深入国际大巴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等,在文物、实物与影像资料间探寻民族文化交融脉络;通过艾德莱斯绸纺织体验、桑皮纸工艺研习、中草药香包及面塑制作等沉浸式体验,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魅力,从与非遗传承人的访谈中感悟匠人的坚守与智慧;联合社区开展“五育融合”趣味课堂,通过中国地图板块拼图、普通话推广、少数民族服饰绘画、民俗故事分享等课程,凝聚情感共鸣、厚植家国情怀。此次实践将专业知识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为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鲜活范例。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彩云之南”社会实践队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开展实地调研,触摸“兴边富民”的时代脉搏。产业调研方面,实践队走进弥勒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城市发展全貌;走访多家特色企业,实地考察产业发展情况,成立“社会实践基地”。民族文化方面,实践队参观博物馆、可邑小镇,体验非遗文化“阿细跳月”,感受当地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红色传承方面,实践队前往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并走访当地老党员、革命老兵,感受边疆乡村的崭新风貌。此次调研促进了校地、校企间的深度交流,增强了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投身边疆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温屯垦戍边史·继承老兵奉献魂”硕博实践团,奔赴第七师128团二连,队员们走进棉田帮助农户“打顶尖”,体验劳动的艰辛;在连队广场向群众讲解慢特病医保流程,传递政策温度。在第六师土墩子农场,听老军垦讲“地窝子、十字镐”的趣事,在集市设反诈摊教老人用科技守安宁。在阿勒泰红墩镇户儿家大院,探寻多民族共居印记,听兵团人与哈萨克老乡的深厚情谊;在兵团档案馆,通过老物件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此次跨越天山南北的征程激励队员们在建设美好新疆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带动更多西电学子为建设美好新疆贡献青春力量。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铸魂石榴籽·青春燃疆来”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红其拉甫,走访“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家庭,探寻这个家庭跨越71年的三代护边传奇。通过实地参观、深度访谈等形式,详细了解拉齐尼祖父、父亲与他本人接力守护边疆的感人事迹,深切体会深厚的家国情怀。此次实践,队员们被护边精神所打动,深刻领悟家国大义与民族精神,明确了青年一代应有的担当,立志以实际行动让护边精神焕发新光彩。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西纺研疆”实践团围绕“青春经纬丝路行,同心织就发展图”主题,赴新疆喀什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展厅,通过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以及丝路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研学交流中,团队结合纺织专业特色,探讨纺织产业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中的作用,分享纺织科技助力丝路产业带建设的前沿成果。此次实践让队员们在感悟民族团结精神中拓展服务边疆的视野,更加坚定了将专业所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边疆建设的使命担当。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乌鲁木齐,走进民族同学家庭,感受民族生活的温度;在沙湾市,体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体悟民俗魅力;在伊宁市布拉克村,热情宣传民族知识,促进文化交流;在石河子市,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传递温暖与知识;调解所内,进行深度访谈,探寻民族团结的力量;校园内,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宣讲活动,用法律思维拓宽实现路径。团队扎根基层,创新采用“大学生讲思政课”形式,将党史学习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既为相关工作探索创新路径,更以青春之力为新疆发展注入动能。
西藏民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我们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实践团赴嘎拉村开展调研学习。实践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精神,参观“团结颂”主题教育展览馆,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嘎拉村发展历程;与嘎拉村工作队、党支部座谈,聆听村支书讲述村庄巨变及跟党走的决心;走进藏民家中,感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团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教训,用看得见的行动、触得到的温暖、求实效的服务,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绽放出别样的青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