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快和闪宝一起看看同学们暑期社会实践的青春风采吧。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医路胡杨,语润天山”实践团队赴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居民健康与饮食习惯,在人民公园等地开展双线调研,发现高盐高糖饮食与高血压、糖尿病关联显著,随即分发健康科普手册。随后,团队在陶家宫镇卡尔苏村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主题宣讲,结合历史事迹阐释民族团结理念,讲解普通话推广要点。此外,团队参观了哈密市博物馆、回王府和左公文化苑,学习边疆开发历史。此次活动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深化了民族团结教育,既服务“健康中国2030”和“文化润疆”战略,又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融水苗乡振兴行”实践队赴广西融水开展多维活动助力苗乡乡村振兴。红色实践中,团队探访老党员与退伍军人,参观鲤鱼岩抗战纪念馆等基地,体悟革命精神;教育赋能上,在中小学开展航天科普、“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与推普活动,并建立实践基地及长效帮扶机制;产业调研中,走访特色企业、文旅产业及生产基地,积极建言献策;文化传承上,探访苗族非遗传承馆,助力非遗创新传播。此次实践播撒了希望的种子,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学院“猕香文韵”实践团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前往眉县博物馆参观,重点学习西周青铜器文物,通过独特展览手法,深入认知青铜器文化,感受眉县深厚历史底蕴。在齐镇政府人员带领下,成员们参观齐镇猕猴桃高标准示范园,调研猕猴桃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发展情况,发现当地依托现代化种植技术、电商平台销售等手段,提高种植收入、拓宽销售渠道,还推出果汁、果酒等农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此次实践,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眉县的显著成效。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持续关注眉县猕猴桃产业,助力农业科技推广与数字化营销,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乡村,兴农富农”实践团前往陕西省蒲城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参与育苗-护苗-定植等基础生产劳动、参观调研金银花产业链加工制造场、实地学习农业智慧大棚系统设施与功效,并在智慧农业研学实践基地开展劳育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蒲城当地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探索农业+数智化“兴”农、管理+服务“惠”农、研学+农旅“富”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团队成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深刻领略时代变革下的乡村发展新风貌,感悟科技兴农富农的使命担当。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筑梦田中”服务队前往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开展2025年“携手田中·筑梦白水”大学生乡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秉持田家炳先生“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理念,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为己任,通过百名大学生与中学生点对点精准帮扶,围绕传统文化传承、科技素养培育、红色精神赓续、艺体实践赋能、心理成长护航等主题开展22项特色活动。同时开展乡村教育现状调研,将“田翁精神”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带到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助力乡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基础教育一线,了解社会、了解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乡村发展根基,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链动非遗・云播丰饶” 实践队赴陕西省洛南县开展电商兴农实践。在保安镇草编工坊,队员们了解了玉米苞叶编织流程,针对产品同质化严重、线上营销乏力等问题,提出传统纹样创新改造方案,并制定短视频营销策略。走访洛味缘企业时,队员们围绕农产品包装设计与品牌建设,提议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品牌,并协助拍摄产品素材。此外,实践队系统调研仓颉造字遗址与非遗街,梳理文化 IP,指导 3 户商户注册直播账号,编制推广手册。实践队表示,将持续跟进,推动成果转化,以专业力量助力洛南非遗传承与农产品推广。
西安思源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青芒照野 · 乡振可期”实践团队赴富平麦秆画传承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深入探索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实践中,在非遗传承人杜娟指导下,团队成员学习麦秆画制作工艺,从选材、烫色到粘贴,切身体会农耕文明底蕴。展厅内,《富平盛景》等作品以麦秆勾勒乡村风貌,展现传统技艺活力。团队成员以的当地特产“柿子”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反复实践完成多幅作品。此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传统技艺发展,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青言青语推普共筑梦”实践队赴咸阳市兴平市牵手希望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紧扣“推普助学”主题,聚焦语言规范与儿童成长教育,精心组织教学实践、成果展示、调研座谈等特色活动。实践中,队员们化身小老师深入六个年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绕口令、情景对话、诗歌朗诵、成果汇演等多样化互动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未来,团队将继续投身文化教育领域,以青春之力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