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陕西共青团!

基层动态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详情页

我在“疫”线写青春 | 交大二附院各科室青年履职尽责、奋战”疫“线

更新时间:22年01月14日 点击数:25117

1642134829695324.jpg

1642134850651258.jpg

2021年末,千万级人口的西安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当前,西安交大二附院党委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从严从紧,以“能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能在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良好形象,履职尽责,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西安交大二附院团委积极落实院党委的要求,并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指导全院的青年文明号科室和所在团支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疫情下没有暂停键,急诊科在行动

为全力支援一线抗疫工作,急诊科在原有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医院号召,继派出柏玲护士长、李萍教授等三人支援八院、孙江利医生支援创新港工作后,科室主任裴红红教授、党晓燕副主任、彭卓副主任等5人也先后前往支援新冠救治定点医院,而刚刚完成前期救治任务、结束隔离观察的李萍教授也再次披起战袍,投入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

1642134887899959.jpg

急诊科是一个永不熄灯、永远没有暂停键、24小时有人坚守的地方,是疫情期间病患数量最多、病种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大量人员的派出,让特殊时期急诊科的工作更加繁重,而每一位留守科室的工作人员的任务也更多、更重。在这个时刻,每一个急诊人都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了科室的相应工作,针对值班频次的增加、值班时间的延长,大家虽然累,但都更加的投入、更加的认真,因为每一个人都深知,这个时候,是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也是我们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时候!

1642134918748640.jpg

多点支援,勇往直前,麻醉手术科抗疫在行动

扎实做好常态化抗疫的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从2021年6月至今手术室分批次派出青年护士22人到医院发热门诊、核酸采样点、预检分诊工作或充当志愿者。

1642134953349754.jpg

做好院内核酸采样工作:2021年12月17日夜晚,收到医院管控通知,紧急派1名年轻护士支援南北院核酸采样,他连续支援7天。12月19日、23日派3名护士支援南北院核酸采样。23日派4名护士到医院西广场支援,至今2人依然留守,1人派往职工采样点,1人派往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院区。

1642134982393647.jpg

完成核酸采样外派指令性任务:2021年12月22日下午5点,手术室接到上级通知,需紧急组建50人核酸采样队支援新城区,1小时内完成人员组队和集结,当晚10点到达酒店完成培训和分组,晚12点接受任务。23日晨分三大组分别赴新城区太华路社区、长乐路社区、自强路社区的多个地点完成核酸采样任务,持续工作直至当日凌晨2点。随后持续在新城区委统一部署下开展核酸采样。2022年1月2日凌晨,紧急支援雁塔区高风险区的核酸采样。截止今天,手术室核酸采样队已完成核酸采样117061人次。

出征支援抗疫:麻醉手术科分别于12月23日、27日、30日分三批派出13人参加三批医疗队,支援西安定点医院的抗疫工作。

1642135010992586.jpg

支援大明宫黄码医院:我院大明宫院区被征用为黄码医院并紧急筹建后,麻醉手术科2名年轻医生24小时驻守大明宫医疗区,2021年最后一天,他们成功完成了陕西“黄码医院”首台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留守医院服务住院手术患者:2022年元旦麻醉手术科所有留守人员加班,安排之前因疫情封控等滞留在院的住院患者尽快手术,当日完成83岁高龄的结肠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危产科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低体重新生儿肠闭锁等18台手术。

1642135034368402.jpg

“疫”不容辞,共克时艰,消毒供应科在行动

12月24日,院团委启动“‘疫’不容辞,青年担当”门诊志愿服务活动,消毒供应科团支部积极响应,总共报名17人次,分批次投入到预检分诊的工作当中。

1642135066992934.jpg

 “打开微信扫流调码”“请打开24小时的核酸结果”“绿码请往前走”……预检分诊的志愿者们,已经在瑟瑟的寒风中站立了2个多小时,筑起了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不能上卫生间,手机响了不能接,工作时刻不停,吃饭也不定时,她们在防疫一线的寒风凛冽中恪尽职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块阵地的初心和使命。

1642135098665994.jpg

同时间赛跑,同病魔对抗,邻里互助,患难相恤,戮力同心则无跨不过之坎,同舟砥砺则无达不到之岸。冬将尽,春可期。待黎明破晓,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时,看那人身鼎沸,笑声遍布山川!

众志成城渡难关,打赢疫情保卫战,医学检验科在行动

12月9日,西安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疫情危机初现端倪。西安交大二附院PCR实验室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检验科立即启动疫情应急预案,统筹协调人员安排,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设计不同的应对措施,积极筹备耗材、试剂、防护用品等医疗物资,以充分应对全面核酸检测工作。

1642135135158549.jpg

12月中旬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西安突遇疫情风暴,为应疫情防控需要对全院区实行严防严控。12月17日启动全院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陪人的每日一次核酸检测,同时还要保障对外的“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的常规检测,PCR实验室加班加点,单日检测人次最高达14000余人次,科室青年团员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642135164527916.jpg

目前,实验室配备核酸提取仪7台,全自动恒温扩增核酸检测仪10台,快速核酸检测仪3台,具有核酸检测资质人员84人,日检测最大检测能力1万管,同时具备日检测3000管的移动核酸检测车,经过前期设备安装调试以及水电网等调试随即投入使用,同时检验科迅速成立移动核酸检测队(6人),大明宫常规检验组6人,也整装待发准备就绪,到此我院检验科核酸检测能力可达每日13000管,可达到混采每日十多万人次检测量,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642135197971327.jpg

1642135227902371.jpg

青年文明号 抗疫在一线康复医学科在行动

疫情无义,青年有情,在疫情突然而至的那天,康复医学科青年们已经值班24小时,然后被原地封控,全员核酸检测。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患者和家属,大家都按照应急预案有序开展工作。在医院和科室的保障下,大家“以患者为中心”优先保障患者餐食问题,把水果、饺子等送放到了患者的床边。隔着防护服和面屏青年们依然能看到了患者和家属坚强和肯定的目光,袁海峰主任、郭方圆大夫及多名护士,坚持一线值班2周多,而不能回家却无怨无悔。

1642135254175859.jpg

康复科团队迅速组织了“医护联合”的七批次核酸检测应急队,王玲博士、李艳护士先后按照医院和防控办要求,在晚上集结逆行出征。袁海峰主任和惠艳娉博士积极响应学校要求,参与到全国研究生考试“隔离点学生”的全程监考工作。康复治疗师为保证封控患者“康复训练不间断”,坚持封控的2个星期内,给患者进行运动、言语、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等康复治疗,确保了患者的功能恢复。小区被管控不能来医院的人员,在家积极进行“康复科普、助力抗疫情”,组织了线上直播、居家康复视频、图文作品近20份、分别通过医院官网、视频号直播、陕西电台健康好生活栏目等进行传播,帮助居家不能来院的患者自我康复。单个作品阅读量上千人次。号长雷晓辉利用在基层帮扶的业余休息时间,坚持线上康复科普直播和义诊,在线受益上百人次。

1642135276597713.jpg

不忘初心勇担当,肩负使命战疫情感染科在行动

疫情来袭,交大二附院在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作为抗击疫情的前线,感染科一直是先锋队,身经百战,越战越勇。感染科党双锁主任紧急部署防控,为抗击疫情,多方齐作战。

最美逆行者,紧急参加医疗队

12月22日,交大二附院第一时间回应陕西省应对疫情医疗救治组要求,紧急传达上级关于疫情防控指示精神,全面布控疫情防控工作,感染科全体同志闻讯后争相群里报名。最终,在院方及科室的安排下,李亚萍主治医师、李静护士迅速加入第一支医疗队,于12月24日连夜出发参加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王媛主治医师加入第二支医疗队于12月27日出发参加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为了抗击疫情,为了守护我们的城、我们的家,她们不畏病毒、不舍昼夜,心中牢牢坚守使命,守卫疫情防线,全力救治患者。

1642135320287528.jpg

(李静护士)

1642135338410743.jpg

(李亚萍护士)

坚守发热单元,做疫情防控”守门人“

发热门诊是防控疫情的“守门者”,是阻击疫情的“先锋队”,是排查疑似病人的重要哨点,也是危重患者救治的第一线。预检分诊严格把手疫情防控“大门”,仔细核查每一位患者出示的“行程码”、“健康码”,耐心问询,细致排查,发热患者个个测核酸。

闻令而动,使命必达

核酸检测是新冠防控的重要手段,12月29日,医院一声号令,感染科紧急部署,大家积极报名,6名临床护士刚刚下班就直接奔赴核酸采样一线。不畏严寒和艰险,身穿防护服,迅速投入到社区采集核酸的队伍中。

1642135389827670.jpg

防控不松懈,守护病区患者安全

在抗疫后方,感染科肝病病区里还收治了很多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肝昏迷、晚期肿瘤的危重病人,他们的生命需要不间断的治疗维持。留守病房的每一位同志紧绷疫情防控的那根弦,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所有人齐心协力,守住病房安全防线。

临床团队奋笔疾书,编写疫情防护科普

党双锁主任受陕西省科技出版社之邀,带领感染科青年医护团队,以专业知识结合临床经验,迅速组织战“疫”选题,以民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关注及疑惑的防护问题为重点,短时间内完成《新冠肺炎防控与心理干预100问》书籍编写,用文字形式科普化的将新冠肺炎精准防护知识呈献给民众,以期望满足民众对专业防护知识的诉求,助力疫情防控。

隔离病房里的特殊课堂

12月26日是西安封城的第二天,今日新增确诊病例150例,疫情的阴霾笼罩在西安上空,多家医院已经停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发热单元里异常繁忙。

凌晨2点,一位发热的7岁小男孩被120转运至我院发热单元,他一直紧紧握着姥姥的手,恐惧地盯着医生的一举一动。李燕玲医生在询问病史得知他的妈妈昨天刚刚确诊为新冠。小男孩在核酸采样时虽然紧张、害怕,但依旧乖巧地全程配合完成检查,他勇敢坚强的样子让在场的医务人员为之动容。

第二日,医生晚查房时姥姥说小男孩有点儿闹情绪,哭了好几回。追问原因才知道,小小年纪的他不仅担心妈妈的病情,还因为来医院耽误了上课,为不能完成作业而着急。发热单元的医护人员得知小男孩的情况后,连夜开通了发热单元的网络,李燕玲医生和马乐护士长为其赶制了生字本和低算本,并准备好铅笔和橡皮。

1642135425914553.jpg

次日清晨,当医护人员将自制的学习用品送到孩子的手里时,小男孩惊喜地跳了起来。这一天,他顺利地完成了学校的网课和课后作业,期间还开心地参加了学校的线上体育课堂。他天真无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姥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在发热单元医患沟通群里连连感谢,为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点赞。

做好药品保障与药学服务,药学部在行动

2021年末,西安新冠患者突然剧增,目前已成为继武汉之后疫情最严峻的地区,为此全院上下积极应对。药学部全体药师牢记责任与使命,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急救药品及消毒剂供应,做好药学服务与支持,为抗疫贡献药学力量。

制定抗疫应急保障方案

疫情打响的第一时间,药学部就积极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向全院发布,确保相关沟通渠道畅通。落实首问负责制,确保药品、消毒剂的保障与供应,明确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积极了解消毒剂等急需物资的储备情况,夯实抗疫基本防线。

利用无人机为大明宫院区送药,为患者开通“生命通道”

20日上午,大明宫院区一名全科医学科患者因白细胞降低,急需从主院区调配药品。药学部得知情况后,立刻与信息网络部联系,启用了近期刚刚完成建设的无人机运送平台,仅用了6分钟,就把药品配送到患者手中,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救治。这也是西北首次使用无人机实施的应急医疗服务。

1642135472444167.jpg

积极参加“黄码医院”建设和医疗保障工作

根据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我院大明宫院区被作为“黄码医院”,重点救治血液透析、肿瘤化疗、孕产等患者。药学部连夜行动,一边对药房进行区域清理和改造,一边调整和配备药品,确保药品到位。季美汐、郭哲、张一夫、张瑜4名药师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加入“黄码医院”药房,保障“黄码医院”药品供应。

勇敢逆行,多名药师积极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

武汉抗疫英雄鲍和药师再次出征,支援西安市第八院抗疫工作。赵文娜、张丽娜、康力敏、李莎、刘婷、沈倩等多名药师主动申请加入我院核酸采样队,分别到高新区心桥佳苑、高新区罗马景润城、曲江龙湖星悦荟、创新港等社区执行核酸采集任务。

1642135499577847.jpg

接收和发放捐赠物资

按照医院捐赠物资管理相关规定,药学部组织人员先后接收西安藻露堂药业集团汇康医药有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的药品及消毒剂共9次,同时做好捐赠药品及消毒剂的资料审核、入库、发放和登记工作。

1642135525661107.jpg

缓解疫情看病难,送药上门暖人心

为解决疫情期间老百姓就医和购药问题,药学部积极配合医院完成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和启用。患者居家通过微信登录“西北健康”小程序,足不出户即可就诊,医师线上接诊并开具处方,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通过后进行调配和包装,交由第三方配送公司实现“三环内免费配送到家”,解决了疫情管控期间公众尤其是慢病患者的用药难题。

利用多种平台指导慢病患者进行居家用药管理

今年疫情期间,药学部先后举办3期“云科普-益万家”线上知识讲座活动,分别围绕“过敏性疾病的防与治”、“关爱肿瘤患者,从缓解不适症状开始”、“儿童高热惊厥及癫痫的居家管理”,邀请了多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进行讲解,并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实时在线互动解答,累计参加互动人次达7000余。另外,药学部还通过微信公众号“西安交大二附院用药咨询平台”开展药师线上一对一咨询服务,13位药师线上免费出诊,覆盖呼吸、心血管、消化、妇产、感染、内分泌、肿瘤、疼痛等领域,努力做到让患者“小问题不出门”。

1642135554701949.jpg

全心战“疫”,心血管内科在行动

截止2022年1月5日,心内科已抽调85名医护工作者参加抗疫,35岁以下青年人占比84%。其中参加省级整建制医疗队33人,采集核酸服务队30人,大明宫黄码医院医疗队17人及院内抗疫工作5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心内人无怨无悔面对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用自己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642135580328465.jpg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青年文明号”在出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一篇文章:庆华公司投入12.2万元保障单身青年一日三餐

下一篇文章: 我在“疫”线写青春 | 快递小哥坚守民生物资保障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