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陕西共青团!

三秦青年学党史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详情页

三秦青年学党史 | 党史上的今天(12月3日)

更新时间:21年12月03日 点击数:209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秦青年 特别推出“三秦青年学党史”栏目,展现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经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快跟着秦小青一起来学习吧!

2021年12月3日

1951年

12月3日 陕西省抗美援朝分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和中苏友好协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在西安合并召开。会议讨论和总结一年来的抗美援朝和中苏友好工作,制订今后工作计划,正式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陕西分会”(简称陕西省抗美援朝分会),选举张凤翙为主席,韩兆鹗、孙蔚如、甘一飞、李子健为副主席,委员共53人。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代表、国际友人220多人参会。

1980年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进而普及初中教育。

1981年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于1954年10月7日成立,1975年3月25日撤销。

1983年

12月3日 陕西省举行首次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省10292人参加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3门课考试。其中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7岁。从此,社会各界自学成才者拥有了一条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途径。

1984年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

2005年

12月3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2014年

12月3日至4日 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历史瞬间

◆1957年12月3日,周恩来为全国水力发电建设展览会题词。

微信图片_20211203171536.jpg

重要论述

1950年12月3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朴一禹和宋时轮等。电报指出:我九兵团数日作战,已取得很大胜利,不但在下碣隅里地区将陆战第一团及其他数部增援队基本歼灭,而且在新兴里地区将美七师一个多团完全消灭。敌方在数日内可能增援的部队,只有两个李承晚师和美七师一个多团。如我军能将这些增援队各个歼灭,在朝鲜战局上将起很大变化。又指出:对柳潭里地区之敌,除歼灭其一部外,暂时保留一大部,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可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如果柳潭里地区之敌被我过早歼灭则援敌一定不来了,他们将集中咸兴一带,阻我南进,对我下一次作战不利。

  2007年12月3日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他指出:着眼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会,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他就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指出: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我国能否由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他就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问题指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现代化,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和新特征,善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统筹处理好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善于运用我国综合优势,为我国现代化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供持久可靠的资源保障,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这篇讲话的部分内容收入《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2013年12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他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同时,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他强调,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同时,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上一篇文章:三秦青年学党史 | 党史上的今天(12月4日)

下一篇文章: 三秦青年学党史 | 党史上的今天(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