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中,团宝鸡市委紧密结合“青春在学习中成长”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活动,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多措并举,开拓创新,形成了“比学习、比进步、比实绩”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新发展。
一是精心组织,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制定了《共青团宝鸡市委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紧密结合团的工作和党员干部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学习内容和手段途径。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培训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学习考核制度、述学评学奖学制度以及学习成果转化等制度,不断推动了学习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健全“创争”活动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为成员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加强了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同时,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倡导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人有一份读书计划、有一个读书笔记、每天保证一小时读书时间,每月精读一本书,每季度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并将每位党员干部学习成果、学风建设等情况纳入年终干部考核范畴,从而增强了“创争”活动的效果。
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坚持学用结合。在“创争”活动中,始终坚持将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创争”活动的全过程。围绕党性修养,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省委十一届四次、市委十届七次以及团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不断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增强大局观念,开展政策法规学习。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围绕提升工作能力,开展业务知识学习。认真组织学习了青年学、共青团工作概论、中国共青团简史等。通过学习基础团务知识,学习和弘扬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准确把握了团的基本知识和青年的成长规律,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围绕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学习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公共管理等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从而提升了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了科学思维,增强了创新能力。
三是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学习载体。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发挥机关班子集体学习的带动作用,采取学习论坛、专题研究、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等形式,营造和形成了领头带头学、干部跟着学的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按照分阶段有计划推进的原则,引导自学。党员干部根据支部的学习计划和工作实际,拟定个人自学计划,认真学习指定书目,做到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记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撰写1—2篇心得体会。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广泛开展“团委书记讲团课”、“今日我开讲”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讲述心得、交流体会、推荐书目,夯实了业务工作的理论功底。同时,充分运用各类团属阵地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工作新优势,对新任团干部和县、乡、村的团组织负责人进行轮训,扩大了学习培训覆盖面。发挥《八九点钟》、团市委网站,以及青年QQ工作群和飞信等网络学习平台的作用,促进了机关党员干部的交流和研讨,提升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
四是坚持学习实践,推动科学发展。遵循“学习促进调研,调研促进学习”的学习工作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党员干部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能力,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地,明确了机关党员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60天以上,撰写2篇以上有分析、有见解、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成才提供服务。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理论解决工作问题的水平。同时,针对共青团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认真查找和解决了影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在“两新”组织建团、青年就业创业、青少年维权和青年外围组织建设等方面,强化措施,重心下移,使学习与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全市共青团工作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