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杨凌示范区)团委:
为推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以下简称“关爱行动”)扎实深入开展,突出工作重点,努力为更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长期有效帮助,现将进一步加强结对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突出“结对”可操作、易量化、重长期的特点和优势,将“结对”作为当前推进关爱行动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按照“基层团组织或青年志愿者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与农民工子女广泛建立结对关系,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对城乡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农民工子女的全覆盖。
二、工作内容
1.针对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以城市团委为工作支点,以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公办学校为主要对象,重点组织大中专院校、国有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等方面的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与其结对。
2.针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以团县委为工作支点,以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乡镇、村中小学为主要对象,重点组织县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与其结对。
三、工作步骤
1.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数据档案。团市委、团县委按照属地原则,通过走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形式,摸清辖区内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服务需求,汇总建立数据档案并实时更新。
2.分解结对任务,开展单位对接。团市委、团县委依据统计出的辖区内相关学校的具体数量,按照就近就便、一个单位对接一所学校的原则,动员辖区内各类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逐个落实结对单位,实现全覆盖,并建立结对档案。工作推进上,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首先覆盖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公办学校,再逐步扩展到乡镇及村级学校。
3.组建服务团队,形成长效机制。承担结对帮扶任务的团组织要根据所服务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具体数量和实际需求,在本单位团员青年中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组建服务队伍,制定服务方案,启动服务活动。安排青年志愿者与被服务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进一步结对,可根据需要对青年志愿者进行阶段轮换,以形成长效接力机制,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形成结对和服务热潮。
各地在抓好成建制结对的同时,要尽力将志愿服务结对工作向较分散的农民工子女延伸和覆盖。
四、工作责任
各市(杨凌示范区)团委是本地区结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体工作的计划和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各县级团委的指导,确保结对工作有序进行。团市委、团县委作为属地团组织是链接结对双方的枢纽,是结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做好结对双方的联络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动员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把结对工作一步步落到实处。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要主动与所在地团委和被服务学校对接,积极承担结对任务。系统团委要发挥行业优势,推动本系统各级团组织分别与所在地团组织协同开展工作。
请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于10月底前完成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学校录入数据库的工作,并及时将已经结对的志愿者组织录入系统(结对信息统计系统有关事项说明见附件)。
点击下载此文件
联系电话:029—88426647 传真:029—88401563
邮 箱: sxyouth@sohu.com 邮编:710068
地 址:西安市红缨路158号团省委志工部
联 系 人: 唐超 乔敏
共青团陕西省委办公室
201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