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精准扶贫”陕西安康实践团6名成员到达安康市宁陕县,考察团分别对宁陕县城关镇贾营村和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进行了了解考察。
当天,实践团全体成员首先到达了共青团宁陕县委员会办公室,团县委书记吴亚瑾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简要介绍了宁陕县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
随后,吴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前往宁陕县城关镇贾营村。在贾营村村民委员会举办了座谈会,城关镇社会治理办主任、城关镇人大办干部、村支书、村主任、监委会主任等镇领导及村委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实践团团长刘金玉首先对上海交通大学“精准扶贫”陕西安康实践团进行了介绍,随后村主任对贾营村现状进行了详细陈述。实践团从中了解到宁陕县城关镇贾营村位于县城以东9公里,毗邻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会上,城关镇社会治理办主任提出了对于“精准扶贫”具体实施在“扶志、扶智”方面的思想,刘主任认为,目前宁陕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百姓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若能引入资本,将企业引进贫困山区,将政府资源与企业资本结合起来,让贫困户获得工作机会,从而获得收入,进而脱贫才是真正的长远之策。
下午,实践团成员在书记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宁陕县华鑫上坝河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和经营的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是宁陕县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拥有青山绿水的天然资源,宁陕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也是产业脱贫的具体实施办法。
随后,实践团前往了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在村支部委员会开展了座谈会,第一书记、支部委员等村干部出席了座谈会。在会议讨论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海棠园村的发展现状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办法——“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X”在海棠园村主要是指集体经济和合作社。通过“X”与贫困户的利益捆绑,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会后,实践团成员深入到贫困户中了解具体情况,先后到达了因病致贫的汤女士家中和空巢老人孙伯伯家中,从贫困村民口中了解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住房、教育、医疗有保障)已可以达到。
最后,实践团成员前往宁陕县海棠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参观,合作社理事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并展示了有机大米、香菇、蜂蜜等当地特色产品。然后,实践团结束了宁陕考察交流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