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周边”大国战略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沿线城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援边援藏的总体安排。今年学院与中华体育基金会合作,共同策划,以“弘扬丝路文化 传播体育精神”为主题,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以体育惠民理念为指导,组织5个志愿服务团22支服务队130多名志愿者分别赴青海省海北州、陕西延安、安康、汉中等地开展体育艺术表演、体育器材捐赠、全民健身示范与指导、体育课题调研、体质测量、体育法规宣讲等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当地政府、群众、学生和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
西安体育学院“赴青海体育艺术表演团” 作为省级重点团队把精心编排的极具体育特色的艺术表演深入社区、学校、部队等地进行演出,先后来到海北州武警支队、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西海镇奥凯文化广场、祁连县民族中学、祁连县消防中队、祁连县八宝镇新城区广场、门源县青石咀寄宿制小学、门源县初级第一中学、门源县浩门镇文化广场、门源县消防大队进行了10余场演出。表演团的志愿者们为当地的群众、师生和官兵带来了精彩的体育艺术表演。在学校和广场演出期间,啦啦操、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花式篮球等极富体育特色的表演赢得师生和当地群众的阵阵叫好,大气磅礴的武术表演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演出结束后,志愿者与师生、群众进行互动,他们在志愿者的编排和教授下,学习啦啦操、武术、拉丁舞等体育特色项目;由大艺团志愿者带来的《烛光里的妈妈》、《老爸》两首歌曲将在部队的演出推向了高潮,歌手声情并茂的演唱引起了共鸣,官兵们都泛红了眼眶。志愿者们以他们精湛的表演,良好的精神风貌完美诠释了体育人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
根据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整体安排,从学院选拔8名志愿者组成西安体育学院赴青海支教助教服务团分别前往海北州业余体校、海西州业余体校、玉树州业余体校、黄南州业余体校开展为期 45天支教助教活动。8名青年志愿者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按照自己的专业承担了4所体校绝大部分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中长跑、田径等项目的课程教学任务。他们将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阅历,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当地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在健身示范与和体育文化宣传方面,学院赴青海省海北州、陕西省延安、汉中、安康等4支“全民健身示范与科学健身宣传队”向各地区发放了《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手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宣传资料共计3万余册。志愿者结合精心准备的80块宣传展板详细地向所在地居民们讲解了科学健身知识,赴青海的志愿者还向当地群众教授了适合高原地区练习的健身操。
体育课题调研方面,赴青海体育课题调研服务队和赴汉中体育课题调研服务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青海省海北州中小学对体育运动课程认知状况》和《汉中市城固县中小学体育锻炼现状的调研》、《汉中城固县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研》的调研课题,向附近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等相关材料约万余份。
今年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和西安体育学院共向4个服务地区的19所中、小学和2个相关单位捐赠了篮球、足球、跳绳等价值6万余元的体育器材,并建立21个“西安体育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西安体育学院赴安康体质测量服务队带着最新体质测量仪器深入安康市汉阴县的双乳镇和城关镇,向当地群众3000多人次进行了免费的体质检测体质测评及现场按摩教学以及身体成份分析测量,向受检测群众详细解答在运动健身方面所遇到的疑问并开健身““运动处方“,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院“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体现了学院志愿者在艰苦条件地区,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志愿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养成了吃苦耐劳、团队合作、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进一步的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实践成果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