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影响力和覆盖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学院在学生中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
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传承优秀道德精髓;将传统节日的文明成份与现代社会立德树人的要求相结合,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节庆主题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积极开展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的节庆纪念日均有其特定渊源和本义,要摈弃娱乐化、低俗化、奢靡享乐的节庆方式,要弘扬、拓展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文明内涵,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人生观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活动主题有以下方面。
1.“新年之约”主题教育活动。元旦的“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元旦佳节之际,组织开展总结回顾过去、规划展望未来活动。
2.“缅怀之思”主题教育活动。清明意指冬去春来,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显出勃勃生机。传统清明节有祭祖扫墓、植树插柳、踏青郊游等活动。在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拓创新,勤奋学习,立志报国。
3.“端午之忆”主题教育活动。缅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把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融入到诵读屈原名篇中去。以《离骚》诵读为主题,开展古诗文朗诵等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4.“劳动之荣”主题教育活动。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载体,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幸福。
5.“五四之魂”主题教育活动。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立志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
6.“爱党之情”主题教育活动。以7月1日建党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党史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发奋学习,立志成才。
7.“中秋之韵”主题教育活动。在中秋节期间,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
8.“感念之恩”主题教育活动。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教师节前后,组织开展“感念师恩,诉说心声”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9.“重阳之孝”主题教育活动。百善孝为先。为了秉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9月9日“重阳节”前后,要着力开展“重阳之孝”主题教育活动。挖掘和弘扬“孝”文化。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真正从内心去关爱老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10.“爱国之怀”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陕西发展好的时代主旋律。在10月0日国庆节来临之际,大力开展国庆庆典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使活动落到实处,该院还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的副院长张永良担任组长,团委书记、学生与保卫处长马秀魁、负责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党政办副主任高掌平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院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人,各分院党总支书记等,全面安排、协调节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团委,负责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团委副书记、学生与保卫处副处长孙承俊任办公室主任。
开展节庆主题教育活动,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常态化模式的有益尝试,是大学生校园文化和日常管理的实践创新,相信通过该活动的开展,该院的思政导航工作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