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铜川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团市委党组经过认真研究,在新一届常委中积极推行分工负责制,兼职常委除了要管好自己系统、行业的“自留地”以外,在全市共青团工作中也有了一块“责任田”。
为了充分发挥团市委常委的作用,经市委和团省委同意,本届常委会减少了团市委机关中的常委人数,区县和行业系统常委增加至7人,同时,吸收了1名杰出创业青年作为常委,常委的分布更具有代表性。按照常委本职工作和所在行业的不同,经过充分征求常委意见,确定了常委分工,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每名常委协助团市委相关领导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同时确定了相应的联系部室。要求每天联系部室要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通过QQ、邮箱等形式告知分管常委,每周联系部室、分管常委和相关领导就近期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电话联络协商一次以上,每月团市委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题研究有关问题。
新一届常委选举产生后,团市委及时安排,通过开展共青团工作调研,使常委能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10月下旬,团市委组织全体常委、区县团委书记和机关部室负责同志,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基层开展共青团重点工作观摩调研。常委们进一步了解了全市共青团工作的安排部署,也为发挥自身优势,干好团的工作找到了切入点。团市委常委、市农业局综合科科长、团工委书记何晓刚在农村调研过程中,现场就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给大家进行了解读,表示要把合作社团建作为突破,发挥农业部门的项目和资源优势,不断强化农村团的阵地建设。团市委常委、市人社局团工委书记侯浦就人社系统就业信息的发布平台进行讲解的同时,积极为社区团组织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支招。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建立和落实,极大地激发了兼职常委参与全市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性,使团市委的工作力量切实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