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在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宝鸡文理学院各级团学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多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012年暑期,宝鸡文理学院团委紧紧围绕“迎接十八大·青春促和谐”这一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勤思考,能吃苦,肯奉献,有收获的先进个人。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成果,扩大宣传影响,10月23日至31日,宝鸡文理学院团委举办了“实践归来话成就·青春喜迎十八大”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分享会。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辛蒙、马可巴尔,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刘夕,地理与环境学院席丹蓉、张敏五位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与各院系学生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了解到的各地科学发展具体成就与生动案例。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专业的张叶在听过他们的报告分享会后表示:“通过学姐学长们的实践经历,我明白了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参加社会实践不仅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使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我们今后走进社会打下基础。”
“虽然这次我没能代表院上去参加学校的校园之星歌手大赛,有点遗憾,但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喜欢唱歌的朋友,这是我这次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一位参加了宝鸡文理学院第二十二届校园之星歌手大赛系内选拔的同学在采访中说道。从十月中旬开始,宝鸡文理学院各院系积极参与到团委主办的“喜迎十八大·颂歌献给党”第二十二届校园之星歌手大赛活动中来,用歌声歌颂建党91年来的光辉伟大历程,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果。同时,各院系组织同学广泛开展了“喜迎十八大·颂歌献给党”、“好声音·大舞台”、“寻找文理好声音”等一系列积极向上的特色文艺活动,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同时,营造了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宝鸡文理学院团委在积极组织各项活动的同时,注重扩大宣传影响。团委制作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倒计时宣传板,通过悬挂宣传横幅、举办“喜迎十八大”专题图片展等形式的活动,在全校营造了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团委注重加强对网站、微博等新媒体阵地的运用,在团委官方微博开设了“喜迎十八大·微博倒计时”专题栏目,向广大学生介绍历届党的代表大会知识,广大学生也通过微博这一平台表达了对党的十八大的期望和祝福。外国语言文学系11级学生方会在微博中写道:十八大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要发奋图强,以优异的成绩、过硬的作风、矢志不渝的务实精神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宝鸡文理学院各院系团学组织也积极围绕团委“迎接十八大·青春促和谐”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了“实践归来话成长·青春喜迎十八大”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分享会。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团总支官方微博开设“喜迎十八大党的光辉照我心”专题栏目,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和“学习身边的模范党员”主题报告会,深化同学们对党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党之情,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党员看齐。网民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美好生活”在微博上说:继祖国母亲的63岁生日后,又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在此预祝十八大顺利圆满召开,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化学化工学院组织广大学生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学习党的知识,激发青年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美术系开展了“水彩画课程教学成果汇报展”展出、表彰学习先进标兵、新生理想道德教育等系列活动。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了“喜迎十八大”教室书画评选活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热情讴歌在党的领导下祖国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物理信息与技术系举办的“喜迎党的十八大”诗歌朗诵比赛,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哲学系举办了“喜迎十八大 慧眼看变化”主题团日活动及手抄报大赛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参与。网名为“二娜就是我”在微博上写到:盛世迎盛会,党心聚民心。坚信党的十八大定会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宝鸡文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团委组织部开展了”喜迎十八大,青春促和谐”主题团日活动,举办了喜迎十八大图片展;团委宣传部通过绘制喜迎十八大宣传板,用手中的色彩和画笔表达了文理学子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校学生会学生通讯部、团报编辑部开展了“寻访我身边的青春榜样”活动,宣传优秀学生党员,让更多的人感受榜样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向他们学习。在校保卫处的支持下,学生会生活部筹备开展了“消防知识我来学,校园安全齐参与”主题活动,向广大同学广泛宣传校园防火知识,并将在11月9日全国消防日当天在新校区举办文艺汇演,引导同学们重视校园消防安全,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校学生会权益部开展了“学习餐桌礼仪,尊重劳动者劳动”主题活动,在新老校区开展文明就餐倡导、文明礼仪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系列内容丰富且极具教育意义的喜迎党的十八大活动,不仅帮助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正确认识党情、国情,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外国语言文学系11级英语专业学生南家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