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坚决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锚定新时代青年工作根本要求,深化实践育人综合改革,以“三维共振”模式为抓手,整合资源打造高质量育人矩阵,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厚植青年家国情怀,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构建贯通式育人链条,实现培根铸魂与实践强能有机统一。
一、构建校地协同实践矩阵,延伸服务辐射广度
深入基层、服务人民是新时代青年在“两个百年”交汇历史方位上的应有之为,也是青年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该校深入构建“乡村—社区—国际”的地校协同育人实践矩阵,让青年在祖国土地上淬炼奋斗本领。该校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始终将社区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动与多个社区建立关系,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形式,聚焦扶弱助老、防诈宣传、提升社区治理功能等多个领域。该校实践脚步遍布乡村角落,组建乡村振兴专项团队,赴陕西略阳及新疆等地开展墙绘、助农、科普、支教、普通话推广等特色活动并受到广泛关注。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专业“铁头映像”实践团队前往黄龙县,用纪录片的方式见证乡村振兴的成效,发布于央视频、cctv央视一线聚焦、人民网等多个媒体平台,得到广泛关注。该校实践育人突破国际视野,2024年以来多个志愿团队参与巴黎奥运会女篮资格赛、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志愿服务工作,以开放包容、自信专业的姿态展现中国青年面貌,搭建文化沟通桥梁。该校“洋娃有曰”团队,秉持以文化为结绳连接世界与中国的理念,其成员遍及5大洲21个国家,共计2629人,团队自制的12部教学短片成功入选教育部中文联盟平台,其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陕西省首届志愿三秦项目大赛银奖、西安市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二、深耕红色基因育人路径,厚植精神传承深度
牢记青年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始终是新时代推进实践育人的应有之义。该校深入打造“爱国主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爱国拥军专项活动。水利水电学院“水•志”社会实践队,结合专业优势和学科特长,跨越上千公里走进瑞金、安阳、延安,积极探索水利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红“蕴”兴乡村:红“蕴”助乡土 实干促振兴》项目以助力数字经济背景下乡土红色文化多元化发展为目标,探索出“一核三联的‘红色+’”志愿服务模式,分别在西安市首届青年志愿项目服务大赛、陕西省第一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金奖。该校《退伍不褪色,初心铸红心:退伍大学生视角下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案例》入选省级主题教育活动,退伍大学生以亲身经历为素材,用青年视角讲述红色故事。该校坚持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让青年学子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扎实提升育人成效。
三、创新青年赋能创新机制,提升品牌影响温度
多年以来,该校始终以深化思想政治建设为根基,紧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核,以“服务社会、建设校园、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为宗旨,推动形成“以专业赋能实践、以实践反哺育人”的良性循环,通过优化“1+2+X”志愿服务模式,创新实施志愿者指导服务中心的矩阵化管理和项目化运作模式,赋能青年群体实现志愿实践动能的可持续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已实现全员志愿者注册,建立金花、曲江双校区逾4000人的志愿服务联动网络,着力打造“小梨果”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实践活动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向专业化、系统化、长效化方向持续迈进,全面彰显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层价值与社会担当。